破解“达芬奇密码”
文/张麟至
生命季刊 第38期 2006年6月
前言
2006年5月19日在各地上演的电影《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是从一部亵渎耶稣的同名之书拍成的电影。丹.布朗(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是一本结构相当严紧的推理小说。作者利用了许多的史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人真假难辨。此书从2003年4月间出版,到目前为止已有44种译本,卖出4千万册,这是世上少有的事。此书(Dan Brown, The Da Vinci Code: A Novel, NY: Doubleday, April 2003)有454页,共105章外加楔子和尾声。目前中译本不只一种,本文使用朱振武等译《达芬奇密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以下本文括号内的两个数字(m.n)表示此中译本的章数及页数。不论您看英文本或那种译本,页数或不同,但章数是一样的。
神曾告诫亚当:伊甸园当中的那棵分辨善恶之树的果子,不可吃。可是神没有说:不可摸(创2:17,3:3)。《密码》一书可以读,但是你若接受这本书的观点,你的命运会和亚当吃禁果一样,灵命必定死。然而,诸位基督徒,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们可以向朋友解释这本书错在哪里,并向他们传纯正的福音。
谨防扭曲
无可否认,这是一本十分精彩的小说。作者运用了家喻户晓的历史背景与人物,但也很有技巧地扭曲了许多史实,来讲他的故事。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真以为他所编的故事是史实,是真正的。在你进入小说的前言里,他还特别误导你,说这些史实“均准确无误”,其实错误百出。1941年12月8日美国人十分沮丧,因为珍珠港被日本人突袭了。可是第二年的6月5日却又举国欢腾,因为日本突袭中途岛的四艘航空母舰舰队与飞机全军复没。为什么美军胜利了呢?这回他们破解了日本海军的密码。让我们也来破解一下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
譬如说,真有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和牛顿(Issac Newton,1691–1727)这两位人物,可是他们绝对不是什么郇山隐修会(Priory of Sion)里的人,更谈不上“为保护耶稣肉身后裔而努力”。历史真相是耶稣没有结婚。既无后裔,就无需保护。郇山隐修会不过是中世纪一个很小的修会,在1617年已经并入耶稣会了。1956年在法国又有一个新的郇山隐修会在政府里登记,也没有什么大作为。小说里所写的一切都是虚构的故事而已,牛顿、达芬奇就是我们原来所认识的牛顿、达芬奇,与郇山隐修会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Dan Brown的小说牵涉到的人和事物甚多,作者非常会用文字游戏来达到他的目的。举例来说:郇山隐修会的会标是玫瑰,他说Rose(玫瑰)可以重组为Eros,所以这修会变成了一个以情欲达到神秘崇拜的修会了(60.233)。事实上拉丁文的玫瑰是 rosa 而非rose,与eros一字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文字游戏不灵了。他又说,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里坐在耶稣右边的那位,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达芬奇的画就不是最后的晚餐,因为少了使徒约翰了。约翰在十二使徒里最年轻,活到将近主后100年(Trajan在位时公元98年,他还在)。当主受难时,他还非常年轻。古代男人蓄发并不表示说他是女人。
以上所提的几个例子还不紧要。这本书最破坏信仰的,就是作者刻意地将基督教刻划为一种十分邪淫的宗教,就像圣经一贯所定罪的古代近东的邪教一样。那些邪教将庙里的行淫,当成敬拜男女性神祗的高潮。Dan Brown说,身为基督教创始者的耶稣,所建立的教会也是如此;可是后来的教会(作者挑选了天主教为对象)打压所谓原始基督教,所以今日我们看不见基督教的本相,而本书所要呈现的正是原来的真相。
该书第74章的春祭显示了最亵渎的一段。作者曲解耶和华(????,英译多用LORD、Jehovah或Yahweh)等于Jah(耶和华)加上Havah(夏娃),这么一来,神就变成了雌雄同体的神祗了。神的名字耶和华(常用四个英文字YHWH表达其四个子音)的意思是“他是”,这在出埃及记3:14里讲得很清楚,神自称为“我是”(中译为“自有永有的”),所以神要我们称他为“他是”,即耶和华。在这宇宙中,唯独真神可以自称为“我是”,只有他是“自有永有”者,其他的一切受造“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的(罗马书11:36)。犹太人因为敬畏神之名的缘故,用“主”(adonai,the Lord)一字来读这个神最神圣的名字耶和华。Dan Brown可以随意写小说,但不可亵渎神最神圣的名字,基督徒要起而抗议。不要忘了,这个名字也是神救赎我们,与我们立约的名字(参出埃及记34:5–7)。
Dan Brown再曲解旧约圣殿就是神与Shekinah居住的所在,而作者视Shekinah为女神之名(74.288)。此字非圣经词汇,最早出现在Targums(旧约亚兰文意译本),由希伯来文的动词“居住”(shekan)一字衍变来的,参见出埃及记25:8,29:45,46。这个字在基督教里常指神与人同在的荣耀,十分神圣,绝不可亵渎。可见作者只会拆字胡扯、牵着附会,这是他一贯的技巧。
耶稣的神性
当然,作者扭曲史实的焦点乃是神的儿子耶稣。他刻意地抹去耶稣的神性。论及尼西亚大会(Council of Nicea,325)的事,是Dan Brown的败笔之一(55.212–214)。作者一味地责怪天主教,而所谓“天主教”一说,那时根本还没有出现呢。耶稣的神性在尼西亚信经上被宣告,根本不是由皇帝康士坦丁或官方提出的,乃是由出席的230位主教经过热烈的辩论与讨论以后,投票作决定的。而且投票结果是228对2,绝对压倒性的胜利,而非Dan Brown所说的勉强过关(55.213)。基督教在教义史上最重要的三位一体的教义就是在这次的大会上制定的。皇帝只是会议的召开者,连投票权都没有。但是一旦众教会定案以后,他就严厉执行其结果,不容许异端分裂帝国的秩序。
康士坦丁(又译君士坦丁)于324年成为罗马皇帝后,十分关切国内的平靖,要求以教义的一致,终止基督教的纷争。当时亚流(公元250–336年)自318年以来倡言耶稣不是永存的神,引起的争端已经不小了。于是康士坦丁在325年5月20日召开了历史上首次普世教会的大会,有230位主教,多来自东方教会,聚集在尼西亚(近土耳其庇推尼),裁决耶稣有无神性。1
其实这个神学问题——在独一神的信念之下,耶稣到底是不是神?——在教会已酝酿了150年之久了。唯一神论(Monotheism)者以为耶稣变为基督,死后被神所收纳(adopted)而已;撒伯流(Sabelius)教导神的三模式论(Modelism),都是异端。亚历山大的俄利根(Origen,公元185–254年)以为子是父在永远之前所生的,这样,可以持守三一的思想。亚流(Arius)为了执着神的独一性,竟将神子贬到更低的位置,不与父神同质同荣。他在318年起就四处宣扬他的思想,亚力山大教会里的人就质问他,这样的半神怎么能够拯救人呢?本大会肯定了耶稣是“从神出来的神,从光中出来的光…”,在教会史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力。
如果耶稣没有神性,他就不可能复活。如果他没有复活,救赎与救恩就都没有着落。请问,Dan Brown为什么还要欺骗世人说“我也是基督徒?”
耶稣的人性
为了强调耶稣并不是神,只是一个凡人,Dan Brown花了不少篇幅,来说服读者耶稣过的是凡人生活,并因此杜撰了耶稣与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婚姻和后裔。在我进入一些细节之前,我要提醒诸位:耶稣是完全的人,可是即使亚当犯罪前的无罪人性和他的人性,也只是相似而已,而非完全相同的(参希伯来书7:3)。性与婚姻都是神所创立、制定的,本身都是圣洁的。然而耶稣——神而人者——需要婚姻吗?耶稣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约翰福音3:13),他专心一意地只为父神的事挂虑,只想怎样叫父神喜悦。主在地上活着的时候,就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已经活在荣耀状态了,超越了人间的嫁娶的生活(参马太福音22:30)。
抹大拉的马利亚是谁呢?福音书里共有六位马利亚。路加福音8:2说,主曾从这位马利亚身上赶出七个鬼。此后她和别的妇女一样地跟随主,跟到十字架下与坟墓(太27:56,61)。主复活早晨去膏抹主的妇女群里,也有她(太28:1)。不过,约翰记载她去得比别人早些,是头一位看见空坟墓的,也是头一位遇见复活之主的(约20:1–8)。但是Dan Brwon却捏造说她是妓女(58.223)。
那么,她像Dan Brown所说的,是耶稣的妻子吗?乍看之下,他振振有辞,引用了一些古代的伪福音书,然而Dan Brown所引用的所谓福音书文件,都是古代受了诺斯底主义影响而产生的伪福音书,称之为诺斯底派福音书(Gnostic Gospels),写作的年代大约是二世纪及以后,换句话说,那些描写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之间关系的作者们,距离耶稣在世的年代,已经有一百年以上了;而且他们写作的动机是为了宣扬他们的诺斯底异端信仰。其实,最后一位使徒约翰还在世时,教会就已经开始面对这一种新兴异端的挑战了。日光之下没有新事,扭曲耶稣本相早在古代就有了。
问题是诺斯底派福音书是怎样扭曲主耶稣呢?这和Dan Brown所描绘的耶稣又有什么关系呢?
各种异端都有他们版本的“福音”,经过一些年日以后,异端烟消云散了,他们的伪造福音书也跟着消失了。今日只有在古教父反异端的文献里,可以读到片段,有的只知其名称而已。有关诺斯底主义的知识,早先是根据古教父爱任纽(Irenaeus,活跃于公元175–195年)和特土良(Tertullian,公元160–215年)等人的作品所提及的。三世纪初时,罗马帝国各地的教会都受到了诺斯底派异端的影响,可见其声势浩大。2 Dan Brown说的没错,古代确实有许多的伪福音书。教父俄利根(Origen,公元185–254年)说过:“教会拥有四部福音,异端却有许多。”3 究竟有多少伪造福音书(apocryphal gospels)呢?约有50种。4 愈珍贵的东西,愈有膺品,这是驳不倒的道理。福音书会有膺品,正证明了其珍贵,它们成了撒但处心积虑要除去的障碍。
1945年在埃及拿戈玛第(Nag Hammadi)所发现的52份科普特(Coptic)文件,就是由希腊文译来的诺斯底派的作品,其中有不少的伪造福音书。5 自然这些异端刻意地要贬抑耶稣的神性或人性。Dan Brown也提到了死海古卷(1947年),不过那些古卷与新约并无关联(55.214)。今日世人都知道死海古卷的价值,可是鲜少有人知道拿戈玛第(Nag Hammadi)文件的存在。死海古卷告诉我们旧约圣经,尤其是那些有关弥赛亚准确的预言,都是耶稣降生前的古老作品,绝非后世的教会杜撰的;拿戈玛第文件的价值总算真相大白了,它告诉我们,二世纪到四世纪的诺斯底异端所刻划的耶稣,是一位神奇的禁欲者,绝非Dan Brown所描绘的有七情六欲的人。
诺斯底派(1)宣称光有信心还不够得着救恩,得具有高于普通基督徒的、特别的“知识”(gnosis)才可以。(2)区分心灵与物质,而以后者为邪恶之源(显示柏拉图思想的痕迹)。(3)认为有两个神,一位是有缺陷的半神(Demiurge),即旧约里创造天地的神,另一位则是全然良善超越的神,即新约里耶稣的父神;而半神和受造物之间还有许多层中保性的放射物(emenations)。(4)相信耶稣不再是神而人者了,他的神性与人性都被否定。(5)否定神的位格。(6)强调禁欲是自救之道。(7)乃是宗教大熔炉。6
路加福音1:1–2也提到在主后约五十年左右,就已经有好些人在写关乎耶稣的福音了。(福音是一种特殊的新约文体,不是传记,但又和传记类似。)Dan Brown和异端一样,使用伪造福音来攻击正典福音。加拉太书1:6就提过有所谓“别的福音”,但那并非福音,而是蓄意更改福音而已。
最近《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y)提出的《犹大福音》(Gospel of Judas),早在二世纪末的教父爱任纽在他的《反异端论》(Adversus Haereces or Against Heresies)里,就提到这本书了,是诺斯底异端在二世纪下半叶(约130–170年)的作品。197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了科普特(Coptic)译文古抄本。不过趁着最近密码热,才再度被炒起来。
这些伪造福音书的内容有时十分荒诞,举例:The Infancy Gospel of Thomas说,耶稣在五岁时,曾用粘土捏成12只麻雀,手一放,牠们就活了、飞了。耶稣帮他的父亲木匠约瑟作木工时,可以把梁木拉长到他所要的长度,太方便了。还有更过份的神迹,在逃往埃及路上时,马利亚饿了,Pseudo-Matthew福音说,婴孩耶稣就命令棕榈树弯下来,好将它的果实枣椰子(dates)给母亲吃。当时往埃及30天的旅程,他们一天就走到了﹗当耶稣一家踏进埃及一处庙时,365个偶像通通断裂,向耶稣下拜。7
不过,面对密码一书的挑战,我们要看一看诺斯底福音如何描绘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之间的关系:Pistis Sophia(or Faith Wisdom)是三世纪时希腊语的诺斯底福音。这本伪造福音书记载耶稣复活后12年之久,门徒所问的46个问题。不过麻烦的是其中的39个问题都是抹大拉的马利亚问的,因此彼得十分不满地对主说:“我的主啊,我们不能忍受这个女人了,因为她夺去了我们的机会,不让我们说话,自己占用了所有的时间。”注意在这卷异端福音书里,耶稣并没有升天。8
The Gospel of Mary (Magdalene)是二世纪的希腊语作品,Dan Brwon也提到了(58.227)。彼得在门徒中非常生气,而且抗议,因为主的奥秘都是先向马利亚讲,然后由后者告诉门徒的。注意在同一卷书里,耶稣对门徒说:“罪并不存在,而是当你们犯罪时,如犯淫乱的罪,那就叫作罪了。”9 诺斯底派不承认人有原罪的。
The Gospel of Philip是二世纪的希腊语作品,Dan Brwon也提到它记述主亲吻马利亚、爱马利亚,胜过其他的门徒(58.225)。圣徒之间的亲吻是古代教会的礼节(参罗马书16:16,哥林多前书16:20,哥林多后书13:12,帖撒罗尼迦前书5:26,彼得前书5:14)。福音书没有提到耶稣用亲嘴的方式,与姊妹们问安,倒是在犹大用亲嘴出卖主一事上,看得出使徒们与主常亲吻问安的(参马太福音26:48–49,马可福音14:44–45,路加福音22:47–48)。Dan Brown利用诺斯底派,但是后者并没有说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逾越了男女界限,而是Dan Brown借题发挥罢了。在同一份Valentinian诺斯底派的文件里,还有一点Dan Brown不敢引用。该文件第117段说:“洞房……不是为奴隶,不是为被玷污的女人,而是为自由人与处女预备的。”10 这样说来,Dan Brown的马利亚既是妓女,铁定不合诺斯底派的婚姻规格了,怎么会和耶稣结婚呢?
诺斯底派的耶稣真是如Dan Brown所诠释的吗?请看下一个就真相大白了。在这类伪福音书里,最有名的大概是《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了。这本书是主后140年叙利亚一带的作品,有114条耶稣的语录,其中有40条是未见于正典福音书的叙述。在最后一条语录里,彼得说:“让(抹大拉的)马利亚从我们中间出去吧,因为女人不配得到永生的。”耶稣说:“你们看,我要带领她,以致于我要把她变为一个男人,她就变为一个活灵,像你们男人一样。因为每一个女人使她自己变为男人者,才能进天国。”11 这本书倡言人要得完全,就要禁欲。将来女性要与男性统一,性别是邪恶之源,女性明显被歧视。我一点不奇怪为什么Dan Brown不敢引用这一处提到耶稣和马利亚的出处,因为这一处充份显示了诺斯底派对女性的歧视,以及贬抑性、人要禁欲的思想。这样的耶稣正是Dan Brown避之唯恐不及的诺斯底派的耶稣﹗Dan Brown要揭发耶稣的真相,引用诺斯底派福音古籍,似乎是说服世人最有力的“证据”。可惜,彻底穿帮了。诺斯底派的禁欲思想之下的耶稣,与Dan Brown所要告诉我们的七情六欲的耶稣,正好背道而驰。他所引用的诺斯底派福音正好成了砸他自己脚的砖头。
以上所引四处之教训是典型的诺斯底主义的。诺斯底派福音书并没有讲耶稣和抹大拉的马利亚结婚,也压根儿没提马利亚为耶稣生孩子,更未言耶稣有任何肉身的后裔。不但不会有,而且诺斯底主义的禁欲思想绝对不可能将耶稣刻划成为一个七情六欲的凡人。诺斯底派的耶稣是一个禁欲的圣洁者。
换句话说,Dan Brown是在利用强调禁欲思想的诺斯底派的伪造福音书,来讲他所要讲的东西。他用伪造福音书来伪造一个新的廿一世纪版本的伪造福音书。二到三世纪的诺斯底派异端伪造了一位禁欲的耶稣,Dan Brown却把二、三世纪的诺斯底派的耶稣,改造为一个廿一世纪版本七情六欲的的耶稣。当然两个都不是真耶稣,不过两者的伪造都反映伪造者自己的思想罢了。换句话说,《密码》中所刻划的耶稣其实是Dan Brown心目中的耶稣,是他自己信口开河胡说的。自己想要丑化耶稣,有贼心却没贼胆,只好说是古人说的。古人诺斯底派根本没说,分明是他自己瞎编的。我们已经查明古籍,证明了Dan Brown的谎言:诺斯底派福音书的耶稣再怎么样变容,也不会变成一个七情六欲者。
作者利用古代的伪造福音书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想有效地诓骗人。他的腔调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古代有80种左右的福音书,可惜都被教会官方消灭了,他们又捏造了四部福音书来宣扬他们的耶稣。可是我Dan Brown告诉你,耶稣所创立之福音的真相乃是:耶稣既然是人,就有性的需要,就会结婚,像你我一样。他真有妻子,抹大拉的马利亚是也。你看,我不是引用了几处1945年才出土的古代福音书来证明了吗?我再告诉你,他也有肉身后裔,我的这本书就是揭发这回事的。这样,你该信了吧﹗
谎言连篇!我们在上面已经破解了他的所谓密码。为什么四卷正典福音书才算数呢?请看正典的观念。
新约正典
正典乃标准之意。使徒为作者(apostolicity)是决定一卷书是否列入正典的主要因素。除了这一点,作品本身的灵感性(inspiration)和神之天命(providence)也很重要。古教会终于定案了,这27卷就是新约正典,不能添加,不能减少(参启示录22:18–19)。
将新约各卷收辑成册之需要,是由于教义、崇拜、教会体制等的争执。最早收集新约书卷的记录是异端马吉安(Marcion)于144年在罗马提出的,但带有他的错误偏见﹗12 说他是最早的收集者,是溢美之辞。J. N. D. Kelly以为马吉安乃属“重订的行为,而不是首次提出……的目录。”13 明显地马吉安受了诺斯底派的影响,对照旧约与新约两书,他认为有两位神。他只收集路加福音与保罗书信,且是经过他的剪裁的。极可能比马吉安更早时有新约的收集,如135–160年在罗马的华伦提努(Valentinus)的作品里所提及Instrumentum,只是今日未见此书而已。14
之后最早的正典书单是穆拉多利经目(Muratorian Canon),此乃1740年时学者A. M. Muratori根据二世纪末时一罗马教会时代的新约收集而发表的。书单未提到者有彼得前后书、雅各书、希伯来书四卷,很靠近全新约了。俄利根(185–254年)引用过27卷书,也提及彼得后书、雅各书、希伯来书、约翰二、三书、启示录的争议性。到了四世纪初,教会史家优西比乌(Eusebius)说类似的争议仍在持续之中。到367年,教父亚他那修为免混乱,为了清楚救恩、敬虔教义、分辩正典,正式给东方教会,提出了27卷为正典,不多不少;可是西方教会到了397年在迦太基会议上才接受。15
虽说教会迟至397年才定案正典的清单,可是保罗书信与四福音,却是很早就被教会界公认接受了。保罗书信的清单在144年马吉安的目录里就已经存在了。虽然并不清楚四部正典福音书精准的收集年代与地点,可是到了140年左右,它们已经被视为与旧约有同等权威的书了。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100–165年)提及福音书为使徒有关主的回忆录。他的学生他提安(Tatian)编辑了有名的Diatessaron(最早的一本四福音合参)。古教父的著作都显示,到了二世纪末(200)时,四福音之为正典早已被众教会接纳了。16 可见Dan Brown说这四部福音书成为正典,是康士坦丁在325年的“政治正确”的杰作,简直是贻笑大方,徒然显示他对初代教会史的懵然无知。
唯有这四部福音正确地告诉我们有关耶稣言行的启示。我们在上面已经举了好一些伪造福音的例子,我们一读其内容,就可以分辨那些是否为正典福音了。“伪造福音的果效将我们推回正典福音,重新赞许后者的纯正,虽然后者并没有尝试画蛇添足,告诉我们耶稣早年隐藏的岁月如何。”另一位学者也说,伪造福音会使我们的心思感受到“正典作品无可限量的超越、庄严不可及的简朴。”17
结语
达芬奇的话是提防Dan Brown最好的警语(55.211):
许多人故意制造错觉和虚假的奇迹,来欺骗大众。
无知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误入歧途。啊,尘世间可怜的人们啊,睁开眼睛吧!
我们已经看过了许多实据,证明了Dan Brown正是达芬奇告诫我们要提防的那一种人。你需要告诉你的朋友,其实Dan Brown所描写的耶稣,不过是今日七情六欲人性的倒影而已。这反而说明了,人所需要的耶稣就是新约福音书里所呈现的耶稣,圣洁的神而人者,唯有他才是可以背负世人罪孽的羔羊。
提摩太后书3:15–17十分重要:(1)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信仰。圣经是神的话,这是神自己为他所作的见证,又借着圣灵对我们作见证的(使徒行传5:30–32)。(2)圣灵借着圣经赐我们得救的智慧。(3)神借着圣经装备我们,使我们完全、行善。看这本《密码》,可以测试我们对圣经的信心。
为什么这本书会那么畅销呢?除了这本书本身的情节吸引人之外,提摩太后书4:3告诉我们另一个原因:人的耳朵发痒。换句话说,这和二、三世纪的诺斯底异端福音一样,有撒但的灵在背后搅扰,我们需要为周围读这本书、看这部电影的亲友祷告,求神使他们的心眼打开,认识耶稣的本相,以至于得救。
怎样回应人呢?提摩太后书2:24–26,4:2,5,8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好辩道者:
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们这已经被魔鬼任意掳去的,可以醒悟,脱离他的网罗。(提后2:24–26)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2, 5, 8)
古教会有名的护教家游斯丁,是撒玛利亚区示剑人,双亲不是基督徒。他的生存背景跟我们今日类似,基督教时常成为世人攻击取笑的对象。比今天更糟的是,基督教在当时仍是非法的信仰。他常听到世人诬赖基督教的消息,譬如:基督徒吃人肉、喝人的血、暗中作见不得人的事。可是,他又亲眼看见基督徒敬虔的生活,和一些信徒勇敢的殉道。
他问自己,人可以认识神吗?于是他开始了他的信仰之旅。他试过斯多亚主义(追求道德)、亚里斯多德主义(追求人生的逍遥)、毕达哥拉斯主义(追求几何、天文、音乐等)、伯拉图主义(追求形而上的心灵),都没有答案。有一天他在以弗所城得到了一位基督徒老人的指点,就信主了。老人跟他说:“最要紧的是祷告。”后来游斯丁作见证说:“那时有一股火直接在我的灵魂深处点燃起来,对先知耶稣的爱慕完全占有了我……”他从一个看基督教受逼迫的旁观者,变为一个为基督辩护的基督徒。他信主三十年的岁月里,留下了First Apology及Second Apology,和Dialogue With Trypho三份辩道著作。他有耐心、有智慧地与各样的知识份子谈道,向他们解释基督徒并不是因为不拜看得见的偶像,就沦为世人所指控的无神论者。他又列举基督徒悔改以后行为的见证:贞节、纳税、济贫、废弃起誓、博爱等,说明这是一个真善美的宗教。他也告诉世人基督徒在秘密的地方是怎样聚会、擘饼等,消除人因对基督教无知而有的不实指控。主后163年,他为基督殉道。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仍旧视他为辩道者的楷模。
注释:
1. Mark A. Noll, Turning Points: Decisive Mo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2nd ed. (Baker, 1997, 2000), p. 48–52. 中译﹕《转捩点——基督教会历史里程碑》,其他出版资讯不详,是1997年第一版者。
2.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rev. ed. 4 vols. (Eerdmans, 1979) 2:484。
3. ISBE 1:182.
4. 关于伪造福音书,ISBE 1:181–188有十分详实的简述。但Dan Brown说有八十种福音书,不知其根据为何。(55.211)
5. 有关Nag Hammdi文件,见ISBE 3:471–476。对基督教而言,它的发现之意义比死海古卷要更大,添补了初代教会历史与新约正典之形成,尤其是与诺斯底主义和教会之间的关系,带来第一手的资料。大部份文件是与诺斯底主义有关的。
6. ISBE 2:484–490有十分翔实的简述。其特点,见2:486–487。
7. ISBE 1:183.
8. ISBE 1:185.
9. ISBE 1:186.
10. ISBE 1:186–187.
11. ISBE 1:186.
12. Mark Noll, Turning Points, 34–38.
13. J. N. D. Kelly,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早期基督教教义》。41–42。详见F. F. Bruce, The Canon of Scripture. (IVP, 1988) 第九章。
14. 详见Bruce,第十章,正反皆无定论。
15. Bruce, The Canon of Scripture. 35–36.
16. ISBE 1:602–604.
17. ISBE 1:187.
张麟至 现任美国新泽西州美门华人教会主任牧师,费城西敏斯特神学院哲学博士,专攻清教徒灵修和历史神学。